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环球即时看!上海易碳数科抢抓国际规则制定权,攻克“卡脖子”助企业算准碳足迹

2023-03-25 08:15:00文汇网

易碳数科正计划以更低成本开放产品和服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图为鸟瞰星空之境海绵公园。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资料图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矿石、生铁、钢……不只要经历一路高温“烤”验,还需经过上千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可能涉及碳排放。面对加速推进的“双碳”目标,一众钢铁企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如今,落户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园的民营科创企业——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制出一款名为“积木LCA云”的国产工业软件,助力企业算好碳足迹。依托该软件,企业可自主增减工艺模块,一键生成碳足迹报告,全流程清晰透明、可追溯。日前,这款软件经专家评委审定后,成为首个被欧盟环境影响评价互认平台认可的中国工具。

易碳数科CEO周烨回忆,“积木LCA云”与海外成熟软件运用同组原始数据测算,误差需控制在2%以内,最终,易碳数科靠着过硬技术实力顺利过关,这款碳量化工业软件也被纳入欧盟推荐目录清单,实现了国内相关领域“零的突破”。

由此,所有经该软件计算碳排放的产品,无需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检,认证时间从近半年缩短至最快两周。“对企业来说,省下大量成本;对国家而言,抢抓了绿色贸易的国际规则制定权。”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易碳数科正深度参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推进的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下一步,还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相关平台建设,让更多中小企业高效、低成本地实现绿色转型。

攻坚:掌握底层技术核心话语权

两年内,易碳数科从创业之初的6个工位,一路发展壮大至“包”下了半层楼,企业版图遍布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

从试水到领跑,易碳数科的成长之路离不开一个关键年份——2021年。这一年,周烨告别央企稳定的技术管理岗,开启创业之路。其底气,源于扎实的论证调研。彼时,绿色低碳市场渐热,但国产碳量化工业软件仍属一片空白。

勇闯无人区,易碳数科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开发国产工业软件。

当年,中国企业提供的碳排放计算成果很难与国际标准互认。团队剖析发现,这些企业常用第三方咨询机构服务。由于机构并未深度解构产业链,因此很难帮助企业细化至工序设备级的碳排放核算。

团队进一步剖析碳数据精准量化离不开的3个核心要素——算法、模型和背景数据库。他们抓住每一个关键要素进行创新突破。

首先是算法。全球范围内先进软件多采用通用型算法。易碳数科则以“用户友好”为切入点,持续在数据处理上下功夫,降低使用门槛,便于后期市场推广。

模型方面,则率先试水碳排放测算需求较大的钢铁行业,并将该产业涉及的上千个流程环节拆解成最小单元,让每步工艺的碳足迹都清晰可测。

背景数据库是易碳数科攻克的另一个“卡脖子”难题。以一度电换算成的二氧化碳当量(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为例,易碳数科构建起国内背景数据库。“如果无法形成自主创新的背景数据库,就无法掌握国际谈判的主动权,企业为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的种种努力也很难精确衡量。”周烨这样注解。

当一步步脚踏实地实践后,易碳数科与海外软件巨头的差距逐渐缩小。如今,它已稳稳拿下国内钢铁市场碳量化的半壁江山,从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业起步,并将模型创新拓展至有色、动力电池、汽车、工业品、光伏、纺织等产业,深耕细分领域、做大市场蛋糕。同时,它还依托企业内部的研究院,超前布局研发力量,期待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开源:共享共用做优背景数据库

绿色实践中,更多主体意识到建立更具公信力的背景数据库,事关公平公正的绿色贸易秩序。

周烨认为,数据库的构建,无法依靠一家之力。“数据越用越多,算法越用越成熟,建设数据库需要各领域行家里手的共同参与。”他透露,面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第三方咨询机构,易碳数科今年正计划以更低成本开放产品和服务。

此举背后有两重深意。其一,与海外软件巨头同台竞技,共同拼抢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市场。其二,以软件为抓手,实现产学研高效联动,让高校更好地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碳量化方向的人才缺口约1万人。用人市场的求贤若渴,源于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未能匹配现实需求。“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中,仅有环境相关专业与碳量化方向关联度较高。”周烨也留意到,国内部分顶尖高校已率先试水,针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他期待,未来有更多高校增设相关专业,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在产学研、市场端形成合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作者:王嘉旖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